财务和会计你能分清楚吗?

从各行各业有记录的祖师爷出身来看,会计或许拥有着360行中最显赫的祖师爷,它的头号祖师爷可是开创华夏文明纪元的大禹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夏本纪》中用寥寥几笔记载了当时通行的说法:“或言禹会诸侯江南,计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会稽。会稽者,会计也。”这也成为2018年世界会计论坛在绍兴举办的直接原因。

但司马迁在这里留了一个小小的悬案。“会稽者,会计也”这样一个解释性说明,如今读来,如果不加以思辨,反而容易把“会计”的真实起源搞错了。

首先,“会”和“计”在自古以来的财务作业场景中各自有清晰的解读。我们先看一下这方面的文字记载。比《史记》更早的《周礼·天官·司会》中说道:“以岁会考岁成。”唐代白居易的《奉天县令崔鄯可仓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制》中说道:“况地官之属,有堆案盈几之文,有月计岁会之课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下一》中说道:“方今内外财用,月计岁会,所入不足给所出。”从这个角度而言,“月计岁会”这一存在了上千年的行业成语,早就把通用至今的“会、计”二字分别阐释得清清楚楚,我们可以直观地将其理解为年报与月报。

其次,夏禹在会稽山(当时尚称茅山)会八百诸侯要做什么?会者,聚也,指的是诸侯会盟;稽者,计也,稽考之谓。套用当下的场景就是,老板召集分公司总经理进行述职和绩效考核。此外,还有学者考证,这次会盟还确定了大禹合九州后的统一税制,而税制恰恰是一个政权最直接的财政基础。

所以,此会稽非彼会计,不是夏禹把八百诸侯召集在一起做月报和年报。因此,我始终认为,夏禹的“会稽”,本义更符合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期望财务体系所完成的角色,即不能做绩效考核的财务角色只完成了本职工作的50%。
2018年8月,我受邀参加“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·儒商论域”的研讨环节,曾专门就“会稽”一词的演变做了相应的演讲。在我看来,所谓会,即汇总计算,其核心在于关注商业价值的量;稽则是考核与风控,其核心在于关注商业价值的质。“有会无稽”使得一直以来中国的商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过度逐利的状态,也使得商人的形象在儒学伦理视角下极为“不入流”,所以只有两者平衡较好的才有资格被冠之以“儒商”的雅号。

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,则是会计行业当之无愧的二号祖师爷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记载了孔子从事会计工作留下的唯一一句断语,“孔子尝为委吏矣,曰:‘会计当而已矣’”。在我看来,高度概括的这一个“当”字,即孔子眼中的商业伦理,赋予了会计这一角色多重含义:
(1)正当,即合规,这是来自社会层面的要求。

(2)恰当,即准确,这是来自公司层面的要求。

(3)稳当,即操守,这是来自个人层面的要求。

子曰,名不正则言不顺。当我们将“会计”一词的本义,以及它所关联的商业伦理,从起源处钩沉、归正之后,就会发现,从商业常识的角度来看,会计早已在谬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摘自《商学院学不到的66个财务真相》

.以上内容由程友软件“企业经营头条”整理,感谢阅读!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在线客服
小程序
小程序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